武鸣区法院东盟经开区法庭地处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东盟经开区),这里山环水抱,气候宜人,风景秀美,也具有浓郁的华侨异域风情。
在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指导下,东盟经开区法庭立足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归侨侨眷聚居地等辖区特色,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优化辖区法治化营商环境、加强对归侨侨眷权益司法保护、落实家事审判改革向人民法庭延伸等方面作出有益探索,不断提升司法服务质效。
近三年来,法庭受理各类案件3886件,审结3548件,参与拍摄的普法微视频《爱的必修课》获最高人民法院“金法槌奖”优秀奖,拍摄的原创普法短片《侨乡法庭故事》在新华社客户端刊播。该法庭入选全区第三批“广西示范人民法庭”,并荣获2023年度“全市法院先进集体”。
以能动司法高效赋能社会治理
东盟经开区法庭以能动司法“小切口”解码社会治理“大格局”,进一步做深做实能动司法,努力画出社会治理最大“同心圆”。
一是厚植柔性司法。东盟经开区法庭广泛吸收妇联、教育局等各部门、行业妇女代表等力量,创立“暖阳家事巡访团”,完善集“事前联动排查、事中参与调解、事后携手回访”于一体的家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依法保障妇女儿童权益。相关案例入选最高人民法院2023年第二批反家庭暴力典型案例。
二是加强协同联动。与辖区上平、兴侨、华侨城等五大社区及实业公司签订《无讼社区共建》协议,同时会同物业主管部门,通过前端“下沉服务+走访调研”、中端“诉前化解+类案示范”、末端“判后答疑+堵塞漏洞”开展物业纠纷诉源治理工作。2022年以来,累计化解物业纠纷286件,其中调解成功236件。
三是建强服务保障。积极打造“天平先锋 护航东盟”党建品牌,构建“党建+社区”“党建+村委”联动模式,因地制宜设立3个“法官联络点”,大力推行上门调解、法律咨询、诉讼指引、释法答疑、普法宣传,将司法服务延伸到社会治理最末端。
以“侨”架桥厚植为民情怀
东盟经开区归侨侨眷众多,如何更好地为归侨侨眷服务,东盟经开区法庭一直在积极探索创新,走出了一条“法院+侨联”多元解纷的新路子。
一是织密涉侨纠纷化解网络。设立归侨侨眷维权岗,畅通涉侨案件诉调对接渠道,实现人民调解、司法调解与涉侨纠纷调解工作有序衔接、资源整合,夯实多元解纷基础。
二是创新涉侨审判工作机制。设立涉侨纠纷立案专用窗口,依托“人民法院在线服务”终端,开通“跨境立案”诉讼服务;选取专业能力强、审判经验丰富的法官,组建“法官+侨领”涉侨审判团队;主动加强与归国华侨联合会的沟通协作,借助海外侨团力量和人脉,向涉侨案件当事人线上送达文书。
三是加大司法释明工作力度。在诉服大厅设立司法释明专窗,以“如我在诉”的意识做实立案、庭前、庭审、送达、执行、判后等全流程司法释明工作,用人民群众听得懂的方式化解涉侨纠纷,全力推进“四源共治”,切实解决群众在司法领域的急难愁盼问题。
以优质司法护航营商环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东盟经开区法庭以能动司法理念厚植法治化营商环境沃土,精准发力,助企化解“堵点难点痛点”。
一是开展数据分析研判。依托智慧法院系统,定期分析研判受理案件的类型、特点、成讼原因、审判难点等,推动实现风险源头防范。2022年以来,针对物业服务纠纷和劳动争议纠纷等发出司法建议3件,反馈率和采纳率100%。
二是优化工作流程。开设涉企案件专窗和涉企纠纷调解室,确保涉企案件在立审执各环节高效流转运行,推行“示范性诉讼+涉企纠纷”审判模式。2022年以来,快速审结涉企案件1510件,平均审理用时104.83天,其中通过示范性诉讼化解涉企纠纷3批46件。
三是突出重点整治。在纠纷多发的工业园区成立赋强公证流动工作站,推行“点对点”助企服务,推动涉企纠纷高效化解;借助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结合典型案例和热点问题开展以案释法活动55次,拍摄的原创普法短片《侨乡法庭故事》在新华社客户端“这里‘枫’景正好”专题刊播,有效增强辖区群众和企业代表的法治意识。
东盟经开区法庭将继续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探索创新“法院+侨联”多元解纷模式,以法治力量架起侨乡“枫”桥,努力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