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在我看来,阅读亦是如此。
年幼时,总是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总想知道,山的那一边,是什么,路的远方,又有什么。有时也从大人口中得到只言片语的解释,但还总有一种似是而非的感觉,就如同在万花筒中拾捡的一两个碎片,让人惊喜,却意犹未尽。直到开始认字,学会阅读,那份惊喜得以无限地延长: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清风明月,我们感知了自然的雄奇与美丽;金字塔的恢弘、长城的雄伟、泰姬陵的精致,我们惊叹各国劳动人民的智慧;斗牛士的激情、巴西女郎的热舞,我们感受到各地风土人情的趣味盎然;“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让我们对忠贞美好爱情有了向往……在无声的书籍中,我们自由驰骋,贯穿古今,连接五洲,纵横宇宙,尽情感受世界的纷繁与美丽。一切都是如此的新鲜与神奇,不禁感叹着,噢,那山,那水,那人。
随着年岁的增长,经历的增多,年少时偶尔窥探着的世间的是非对错与悲欢离合,骤然扑面而至。在我们坚守着不为斗米折腰的傲骨时,却被各种人情关系所淹没;在我们恪守承诺、言出必行的时候,却常常被嘲讽为古板无趣、不知变通;当我们信奉着无私与友爱的时候,“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言行却泛滥成灾;在我们还在幻想着爱情的美丽与忠贞的时候,“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却在各处不断地上演;甚至于读书,也套上了功利的外衣,演变为争名夺利、吹嘘炫耀的手段……现实生活中的乱离怪象,冲击着我们的心灵,刺痛着我们的双眼。心中所构想的那个美丽、纯真的世界,似乎与现实中的世界是如此的格格不入。我们在这洪流中,沉浮起落。那山、那水、那人,原来不是想象中的样子。
迷茫、慌乱、怀疑,让我们进而开始追寻生命的意义。这个过程,是孤独而漫长的,它没有任何直接的、明确的答案。好在虽然孤独,却不是一个人禹禹独行。古时有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给予我们坚持与勇气;近代有鲁迅的“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赤子情怀另我们仰望;当代有史铁生的残缺与爱愿,升华与净化我们的灵魂……我们学会用两只眼睛读书,一只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看到纸的背面;我们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遥望远方,也学会在无边的黑夜里,聆听自己的心声;我们学会汲取书中的养分,填充内心的土壤;我们学会在无数的智慧和美好、愚昧和丑陋中进行选择,坚守心中的净土;我们明了,生命的意义,其实是掌握在自己手里,你赋予它怎样的意义,它就拥有怎样的意义。此时再回首,山何尝不是山,水何尝不是水,我们何尝不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