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院认真按照中央、自治区、南宁市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要求,结合法院职能,努力探索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预防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综合治理工作的新方法、新措施,不断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文化素质。近三年来,本院审理未成年人案件共61件,涉案人91人。本院充分利用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和少年审判法庭两个阵地,建立起庭前教育、庭中感化、判后挽救的三维立体防范体系,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个别的具体措施是:
一、提高认识,强化组织领导
我院党组高度重视未成年人这一特殊群体,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把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文化素质,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作为法院少年审判工作重点。精心挑选了审判实践经验丰富、熟悉未成年人思想的法官专门负责未成年人犯罪的审理工作。
二、加大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我院始终把改善未成年人成长环境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方面,紧抓不放,有重点、多形式进行宣传。一是结合四五、五五普法宣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习活动,利用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发表大量信息案例等稿件,大力宣传中央、省、市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相关文件精神、《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让全社会都来关注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问题;二是审判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到县城广场、社区、乡镇开展法律宣传活动,与青少年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解答青少年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重点对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人中家庭的未成年子女提供帮助,深受未成年人的广泛欢迎。至今共开展各类法律宣传活动15场次。三是在审理有关未成年人方面的案件时,加强调研工作,注重分析和发现存在的实际问题和隐患,督促有关部门改进工作、堵塞漏洞,以消除诱使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的隐患。
三、明确重点,开展特色活动
在各项活动的开展中,我院坚持以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重点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促使他们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一是建立法制教育实践基地。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社会实践活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二是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今年该院开展了“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法官送法进校园”活动,分别到城厢三中、县实验学校和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华侨中学上法制课5次、开模拟法庭2次、同时发放法制宣传材料5000多份。受教育学生3万人。
四、立足审判,不断创新方法
我院对涉案未成年人始终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基本方针,注重“情”与“法”的交融,在审理未成年人案件时推行“庭前把脉”、“圆桌审判”、“判后帮教”等多种举措,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在庭审前,本院少年法庭的审判人员对每一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都做到深入乡镇,进入学校,向涉案未成年人所在学校的老师、所在社区的工作人员及其亲友等详细了解未成年被告人的成长经历、社会交往、家庭概况、平时表现等,并从中分析导致未成年被告人犯罪的主客观原因,从中找出对症下药的帮教良方,对家庭缺损的孩子侧重亲情教育,对懒散玩劣的孩子侧重法制教育,效果良好。二在庭审过程中,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从“爱”出发,从“帮”入手,从“教”感化,充分把握在庭前、庭上、庭后的有利时机,对未成年犯罪人员进行入情入理的思想道德教育。此外,为缓解未成年人对审判环境产生的畏惧心理和紧张情绪,少年法庭采用了“圆桌审判”的庭审方式,把法制教育与情感教育融为一体,给未成年罪犯以强烈的心理震撼,让他们深切感受到社会、家庭的期待和关心。三是判后跟踪帮教。为了进一步巩固庭审后转化教育效果,确保未成年罪犯悔罪服法,改造成功,本院对判后未成年人的生活、心理与学习也很关注。通过回访考察掌握少年犯的思想动态和存在问题,并及时提出改进措施,督促家庭、社会、学校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据了解,被教育感化的涉案未成年人目前的学习生活及心理状态均很正常,没有出现重新犯案的情况。